歡迎您來到搜藥網!
【藥材來源】人中黃為甘草粉置竹筒內,于人糞坑中浸漬后的制成品,漂淡,曬干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元代有人中黃末(《丹溪》)。
【現代炮制方法】取淡竹鋸斷,一頭留節,一頭去節,刮去竹青。將甘草粗末裝入竹筒內,撳結實后,在去節一頭用凈紙塞緊,再用松香封口。立冬前浸于糞坑中,立春時取出,放在清水中漂洗1個月,每天換水1次,取出陰干,劈破竹筒,取出其中甘草,再放入露天,日曬夜露1個月,至無臭氣為度。
【飲片性狀】人中黃為圓柱形硬塊。外表黯黃色,粗糙,纖維縱橫交織,有紫褐色甘草栓皮碎片;外面并常附著竹筒內之薄膜;質輕虛,但堅實,不易折斷;有特殊氣味,略具甘草甜味。
【炮制目的】人中黃味甘、咸,性寒。歸胃經。具清熱解毒之功能,用于熱病發斑,血熱毒盛,斑疹紫黯,或高熱發狂,以及咽喉腫痛、丹毒等癥。
【應用選擇】
1、辟瘟人中黃一味,不拘多少,飯為丸,綠豆大,下十五丸,可以辟瘟。如人中黃丸(《松峰說疫》)。
2、嘔血吐痰,心煩骨蒸人中黃為末,每服9克,茜草汁、竹瀝、姜汁和勻服之(《丹溪》)。
3、溫疫熱毒常與蒼術、桔梗、滑石、大黃等同用,治溫疫諸熱毒。如張氏人中黃丸(《張氏醫通》)。
【附】文獻摘錄:“人中黃,以竹筒入甘草末于內,竹木塞兩頭,冬月浸糞缸中,立春取出,懸風處陰干,破竹取草,曬干用”(《綱目》)。
【總結】人中黃載于《日華子本草》。該書云:糞清冷。臘月截淡竹去青皮,浸滲取汁,治天行熱、狂熱疾、中毒并惡瘡蕈毒,取汁服,浸皂夾、甘蔗治天行熱疾。金元時改加用甘草于竹筒內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因衛生學等原因,現今該藥應用甚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