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想要治病調(diào)養(yǎng)效果好,除了醫(yī)生開藥對癥下藥,藥材要保證質(zhì)量外,是否正確熬中藥的方法都是直接影響療效的。熬制中藥要選擇合適的器具、加水量、熬藥時間及溫度等等,熬中藥是需要時間慢慢熬制,尤其是注意熬藥火候,集中注意力,這樣才能熬出一副好的藥湯。那熬制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呢,又該怎么熬制中藥?下面,和搜中藥網(wǎng)一起了解一下熬中藥的相關(guān)知識吧!
當煎熬中藥材時,要掌握好火候以及時間,首先要先用武火煮沸,然后改用文火慢慢熬制,時間通常為20~30分鐘。當?shù)谝槐闉V渣取出第一煎的藥汁后,再繼續(xù)加水煎熬第二煎;然后再重復(fù)上述過程熬制第三煎。熬制第二煎和第三煎中藥時,都要先用武火煮沸后,再改用文火加熱繼續(xù)慢慢熬制,熬藥的時間應(yīng)依次遞減5分鐘。并且每次煎熬的加水量要相應(yīng)減少,將兩次或三次熬制后一共煎取的藥汁,均勻混合后再分成2~3次服用。補益藥,熬制的時間長一些;礦物類,果實種子類適當延長煎熬藥材的時間;含揮發(fā)油的花葉類藥物及清熱解毒類藥物的熬制時間可縮短5~10分鐘為宜。
1、熬藥時的火力
一般是在藥材加水未沸騰前用武火,即大火煎熬至沸騰后,改用文火(即小火、弱火),保持在微微沸騰狀態(tài),慢慢煎熬,這利于中藥材內(nèi)的有效成分極大限度地煎熬出來,增強藥效。
2、煎藥器具的選擇
熬中藥用砂鍋為好,除此之外,還可使用搪瓷鍋、不銹鋼鍋或玻璃器皿進行熬制。但不要用黃銅鍋、鋁鍋、以及鐵鍋等金屬器具。因其中的金屬元素極易和中藥材成分發(fā)生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,輕者降低療效,嚴重者甚至?xí)a(chǎn)生毒副作用,非但治不好病,甚至?xí)乐貍ι眢w。
3、熬藥的加水量
中藥材在熬制第一次時,加水量要高于藥材表面3-5厘米,熬制第二次時加水量以高于藥渣表面1-2厘米為準。中藥材提前泡藥時間通常不少于30分鐘。浸泡中藥材的水也不宜倒掉,因為中藥材都是炮制清洗過的,倒掉泡藥的水極易降低藥效。
4、熬制藥材的時間
熬藥時間的多少,是根據(jù)所患疾病以及醫(yī)生配藥的性質(zhì)定的,通常湯劑煎熬2次才能煎出藥材中所含成分的80%-90%左右,故熬藥的次數(shù)以2到3次為宜。通常中藥材第一次頭煎,應(yīng)以沸騰時開始計算,需要時間20-30分鐘;清熱類、芳香類、解表類的中藥材不宜過長時間煎熬,應(yīng)當在煮沸后,再繼續(xù)煎熬15-20分鐘為宜;滋補藥物要用武火煮至沸騰后,再用文火慢慢煎熬,時間應(yīng)以30-35分鐘為宜。而當藥材第二煎時,煎熬的時間應(yīng)比頭煎的時間略短一些,煎熬時間大概為15-20分鐘最為適宜。在整個煎熬期間要攪拌藥料2-3次。熬制出來的湯藥劑量,應(yīng)根據(jù)兒童和成人來區(qū)分確定的,兒童的每劑湯藥量,一般煎熬至75毫升即可;成人的每劑湯藥量,通常煎熬至150毫升為宜。如果藥湯劑量過多,可以把中藥汁再回鍋加熱慢火煎熬,蒸發(fā)濃縮達到劑量即可。
1、煎藥前藥材的浸泡
通常情況下,熬中藥前是要提前浸泡泡藥的,這能促使藥材內(nèi)有效成分最大程度浸出。通常以花、葉、莖類為主的中藥材,泡藥的浸泡時間通常為15分鐘為宜。若以根、根莖、種子、果實類為主的中藥材,泡藥的浸泡時間通常為半小時為宜。
2、煎藥時間和次數(shù)
煎熬中藥通常都是煎熬兩次,第一次叫做“頭煎”,藥效有效率能溶出45%左右;在第二次煎熬時,中藥材藥效有效率可溶出35%左右,煎好的湯藥應(yīng)早晚各服用一次,這樣熬制好的湯藥的藥效才能發(fā)揮到最佳。
3、煎藥的火候
煎熬中藥的火候是不同的,有“武火、文火”的區(qū)分,急火煎熬中藥稱之為“武火”,慢火煎熬中藥稱之為“文火”。煎熬中藥通常先武火后文火,即開始用大火煮沸,煎沸后再改用文火慢慢熬制。對于不同的中藥方劑應(yīng)用不同的煎熬時間。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熬制時間宜長,而治療外感表證的發(fā)汗解表藥熬制時間宜短。
4、不要清洗藥材
很多人買回來中藥后,再熬藥前,會提前將中藥材過水洗一遍,自認為這樣會讓藥材更加干凈,然而這樣做是錯誤的,因為藥材清洗后會導(dǎo)致細小的中藥材被沖走,熬制出來的藥材,藥效明顯降低,不利于藥效的正常發(fā)揮,關(guān)鍵是大部分的中藥材在炮制前,都是清洗過的,所以,中藥材買回來后是可以直接熬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