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大蒜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?大蒜在中醫學是如何用藥的,大蒜主要用于脘腹冷痛、痢疾、泄瀉、肺癆、百日咳、感冒、癰癤腫毒等疾病,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大蒜的功效作用吧,希望大家能學到點中藥跟中醫相關知識
藥名:大蒜
性味:味辛、性溫
歸經:脾經、胃經、肺經、大腸經
功效:溫中行滯、解毒、殺蟲
主治:脘腹冷痛、痢疾、泄瀉、肺癆、百日咳、感冒、癰癤腫毒、腸癰、癬瘡、蛇蟲咬傷、鉤蟲病、蟯蟲病、帶下陰癢、瘧疾、喉痹、水腫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1.5--3錢;生食、煨食或搗泥為丸。外用:搗敷、作栓劑或切片灸。
1.大蒜燥脾胃,化肉食。《日用本草》
2.大蒜外用還可用治頭癬。
3.大蒜下氣消谷,除風破冷。《唐本草》
4.大蒜除風,殺蟲。《食療本草》
5.大蒜用于鉤蟲、蟯蟲病。大蒜有一定的殺蟲作用,主要用治鉤蟲病、蟯蟲病,但必須與其它驅殺腸寄生蟲藥配伍同用,如檳榔、鶴虱、苦楝根皮等。對鉤蟲病,大蒜還可用作預防應用,在下田勞動前,將大蒜搗爛涂于四肢;對蟯蟲病,大蒜又可作為外用,將大蒜搗爛,加入菜油少許,臨睡前涂于肛門周圍。
6.大蒜健脾,治腎氣,止霍亂轉筋、腹痛,除邪辟溫,療勞瘧、冷風、痃癖、溫疫氣,敷風損冷痛,蛇蟲傷,并搗貼之。《日華子本草》
7.大蒜用于瘡瘍初起:大蒜搗爛外敷,治療瘡瘍初起,有消散作用。據報導,近年來用本品配合芒硝、生大黃等搗爛外敷,用治急性闌尾炎,有顯著作用。但外敷大蒜容易引起皮膚發紅、灼熱、起泡,故不可敷之過久。
8.葫蒜,其氣熏烈,能通五臟,達諸竅,去寒濕,辟邪惡,消癰腫,化癥積肉食,此其功也。故王禎稱之云:味久不變,可以資生,可以致遠,化臭腐為神奇,調鼎俎,代醯醬,攜之旅途,則炎風瘴雨不能加,食臘毒不能害,夏月食之解暑氣,北方食肉面,尤不可無,乃《食經》之上品,日用之多助者也。蓋不知其辛能散氣,熱能助火,傷肺、損目。昏神、伐性之害,荏苒受之而不悟也。久食傷肝損眼。《綱目》
9.大蒜去水惡瘴氣,除風濕,破冷氣,爛痃癖,伏邪惡;宣通溫補,無以加之;療瘡癬。《本草拾遺》
10.大蒜治肺結核,血痢,及崩中帶下。《四川中藥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