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很多身體虛的朋友都想知道常見的補虛藥有哪些,他們的功效作用主要是什么,如何養陰潤燥,清心安神,補虛要有哪些使用禁忌呢?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講解下常見的補虛藥有哪些吧,希望對大家學習中醫中藥有幫助
中藥別名:真北沙參、萊陽參、遼沙參、海沙參、銀條參。
功效作用:養陰清肺、益胃生津。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。
使用禁忌:不宜與藜蘆同用。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;痰熱咳嗽者慎服。
性味歸經:性微寒,味甘、微苦。歸肺經、胃經。
采收加工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,稍晾,置沸水中燙后,除去外皮,干燥。或洗凈直接干燥。
中藥別名:西枸杞、中寧枸杞、山枸杞、杞紅實、甜菜子。
功效作用:滋補肝腎、益精明目。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。
使用禁忌:外感實熱、脾虛泄瀉者慎服。
性味歸經:性平,味甘。歸肝經、腎經。
采收加工:夏、秋季果實呈橙紅色時采收,晾至皮皺后,再曝曬至外皮干硬、果肉柔軟,除去果梗;或熱風低溫烘干,除去果
中藥別名:金釵石斛、鼓槌石斛、流蘇石斛、林蘭、杜蘭、千年竹。
功效作用:益胃生津、滋陰清熱。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。
使用禁忌:熱病早期陰未傷者,濕溫病未化燥者,脾胃虛寒者,均禁服。
性味歸經:性微寒,味甘。歸胃經、腎經。
采收加工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者除去根及泥沙;干用者采收后,除去雜質,用開水略燙或烘軟,再邊搓邊烘曬,至葉鞘搓凈
中藥別名:麥門冬、沿階草、不死藥、禹余糧。
功效作用:養陰生津、潤肺清心。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。
使用禁忌:虛寒泄瀉、濕濁中阻、風寒或寒痰咳喘者禁用。
性味歸經:性微寒,味甘、微苦。歸心經、肺經、胃經。
采收加工:浙江于栽培后第3年立夏時采挖,稱“杭麥冬”。麥冬挖起后,剪下塊根,洗凈泥土,曬3~4天
中藥別名:白木耳、白耳子、白耳。
功效作用:潤肺生津、滋陰養胃。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。
使用禁忌:風寒咳嗽者及濕熱釀痰致咳者禁用。
性味歸經:性平,味甘。歸肺經、胃經、腎經。
采收加工:在4~9月子實體已吸收充足的水分,開放,邊緣舒展無褶時采收。用骨刀順樹皮部切下,不要損傷樹皮下的菌絲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