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2023年清明節是2023年4月5日,清明節就到了,很多朋友都會回去掃墓,祭拜祖宗,但是你知道嗎?其實清明節對于養生而言也非常重要,在祭拜祖先的同時自己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,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講解下,清明節養生要注意哪些問題吧,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
傳統的養生理論認為“春與肝相應”,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臟有密切關系。所以,春季的養生保健方法應以養肝為主。如果肝功能正常,人的氣機就會通暢,氣血就會和諧,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。因此,清明養生重在養肝。
清明時節,天氣多變,而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,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,如白喉、猩紅熱、百日咳、麻疹、水痘、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,因而要經常注意天氣變化,以及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,尤為注意“病從口入”。
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,如關節炎、哮喘、精神病等,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“發”的食物,所謂“發物”,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、發毒助火助邪之品,如海魚、海蝦、海蟹、咸菜、竹筍、毛筍、羊肉等,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。
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,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,寄托哀思。不過,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,尤其是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,以防舊病復發。因此,清明前后人們不要過于悲傷,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。
俗話說“二月亂穿衣”,說的是清明節前后,因為氣候變化多端,早晚溫差大,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時穿脫的外套。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,注意保暖,中午感到熱時,可脫掉,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,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。所謂“春捂”也是這個意思,直到清明過后,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。當然,“春捂”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,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。一般來講,應根據氣候變化,隨時增減衣服,注意防寒保暖,以助人體生發,抵御外邪侵襲,才有助于身體健康。
中醫認為人應四時,春季萬物生長,機體也是如此。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。可多到空氣清新之處,比如公園、廣場、樹林、山坡等地慢走,在鍛煉的同時呼吸加深,新陳代謝旺盛,使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