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草果能治療什么疾病?草果的功效作用是什么?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講解下燥濕溫中,除痰截瘧。用于寒濕內阻,脘腹脹痛,痞滿嘔吐,瘧疾寒熱。等疾病,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
1.治瘧疾,胃中寒痰凝結,不易開解:草果、常山、知母、烏梅、檳榔、甘草、穿山甲。水煎服。(《慈幼新書》草果飲)
2.治癉瘧,脈采弦數,但熱不寒,或熱多寒少,膈滿能食,口苦舌干,心煩,渴水,小便黃赤,大腑不利:青皮(去白)、厚樸(姜制炒)、白術、草果仁、柴胡(去蘆)、茯苓(去皮)、半夏(湯泡七次)、黃芩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細銼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侯。(《濟生方》清脾湯)
3.治腫寒瘧疾不愈,振寒少熱,面青不食,或大便溏泄,小便反多:草果仁、附子(炮,去皮臍)。上等分,細銼。每服半兩,水二盞,生姜七片,棗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方》果附湯)
4.治脾痛脹滿:草果仁二個。酒煎服之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5.治腸胃冷熱不和,下痢赤白,及伏熱泄瀉,臟毒便血:草果子、甘草、地榆、枳殼(去穰,麩炒)。上等分為粗末。每服二錢,用水一盞半,煨姜一塊,拍碎,同煎七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。(《傳信適用方》草果飲)
6.治瘟疫初起,先憎寒而后發熱,日后但熱而無憎寒,初起二、三日,其脈不浮不沉而數,晝夜發熱,日哺益甚,頭身疼痛:檳榔二錢,厚樸一錢,草果仁五分,知母一錢,芍藥一錢,黃芩一錢,甘草五分。用水一鐘,煎八分,午后溫服。(《瘟疫論》達原飲)
【炮制】 草果仁:取草果,照清炒法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,去殼,取仁。用時搗碎。
姜草果仁:取凈草果仁,照姜汁炙法炒干。用時搗碎。
【性味】 辛、溫。
【歸經】 歸脾、胃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 燥濕溫中,除痰截瘧。用于寒濕內阻,脘腹脹痛,痞滿嘔吐,瘧疾寒熱。
①李杲:"溫脾胃,止嘔吐,治脾寒濕、寒痰;益真氣,消一切冷氣膨脹,化瘧母,消宿食,解酒毒、果積。兼辟瘴解瘟。"
②《飲膳正要》:"治心腹痛,止嘔,補胃,下氣。"
③《本經逢原》:"除寒,燥濕,開郁,化食,利膈上痰,解面食、魚、肉諸毒。"
④《本草求原》:"治水腫,滯下,功同草蔻。"
【用法用量】 3~6g。
【貯藏】 置陰涼干燥處。
【備注】 (1)用于寒濕阻滯脾胃、脘腹脹滿;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癥,可與草豆蔻、厚樸、蒼?等同用。用于瘧疾,對山嵐瘴氣、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,可與常山、柴胡、知母等配伍。
【摘錄】 《藥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