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

歡迎您來到搜藥網
找藥材
找藥材
中成藥
找資訊
找醫院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中藥資訊 > 中藥種植
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

牡丹種植方法與栽培技術

時間:2021-09-17 15:16:23 作者:
【概述】為毛茛科植物牡丹[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.],落葉小喬木。以根皮供藥用,具有清熱涼血、散瘀通經的功能。主治熱病吐血、血熱斑疹、血瘀經痛、閉經腹痛、跌打瘀血、高血壓、中風、急性闌尾炎、神經性皮炎等癥。主產于安徽、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 

概述】為毛茛科植物牡丹[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.],落葉小喬木。以根皮供藥用,具有清熱涼血、散瘀通經的功能。主治熱病吐血、血熱斑疹、血瘀經痛、閉經腹痛、跌打瘀血、高血壓、中風、急性闌尾炎、神經性皮炎等癥。主產于安徽、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
形態特征】株高1~2米。根圓柱形,肉質肥厚,外皮灰褐色或紫棕色,有香氣。莖叢生,分枝短粗。葉互生,有柄,常為三回三出復葉,廣卵形,側生小葉片較小,不等兩淺裂或不裂。花單瓣,白色或略帶淡紅色,單生于枝頂。蓇莢果,形似五角星,密生褐黃色毛,內有種子7~15粒。種子黑色具光澤,花期4~5月,果期6~9月。

生長環境】牡丹喜夏季涼爽、冬季溫暖的氣候。要求陽光充足、雨量適中的環境。怕炎熱和嚴寒,耐旱,怕水澇。牡丹為深根作物,要求深厚、肥沃、疏松、排水及通氣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或輕壤土。對土壤中微量元素銅頗敏感。鹽堿地、黏土地、低濕地及樹陰等蔭蔽處均不能種植。

種植技術

1.選地、整地:宜選擇地勢高燥、陽光充足、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。耕翻20~25厘米,每667平方米施廄肥或堆肥3000~4000千克。然后,做寬130厘米的高畦,深翻30厘米以上,開畦溝寬40厘米,溝底要平整。四周挖好排水溝。

2.繁殖方法

(1)種子繁殖多采用育苗移栽。

①采種與種子處理。牡丹種子于8月中、下旬成熟,當果實呈蟹黃色、果腹部開始破裂時,采收莢果。置室內陰涼處,使其后熟。當莢果充分裂開,脫出種子,立即秋播。或將1份種子與3~5份的濕沙層積沙藏備用。

播種育苗。于8月中、下旬隨采隨播。選擇籽粒飽滿、新鮮無病蟲害、具黑色光澤的種子,播前用25毫克/升赤霉素溶液浸種2~4小時,或用500C溫水浸種24小時,使種皮變軟脫脂,吸水膨脹后下種,可提高發芽率。在整好的苗床上,按行距25厘米開溝條播,溝深6厘米播幅寬10厘米,將種子拌草木灰,然后均勻播入溝內。覆蓋3厘米細土,畦面蓋草保濕。遇干旱及時澆水,翌年早春2~3月出苗。出苗后揭去蓋草,進行中耕、除草、追肥等田間管理。培育2年,即可移栽。

(2)分株繁殖:分株應在8~9月采收丹皮時,結合分株繁殖。其方法是:選擇三年生健壯、無病蟲害鳳丹,挖起全株,將大根切下供藥用,選生長健壯,無病蟲害的中、小根作種用。然后,除去泥土,用刀從根頸處切開,每根需留芽頭2~3個,盡量保留細根。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,在整好的栽植地上,按行距50~60厘米、株距40~50厘米挖穴,每穴栽1株。栽后填土壓實,再蓋細土至滿穴。

3.移栽:于秋季9月中、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。在整好的栽植地上,按行距50厘米x40厘米挖穴,穴深25厘米,每穴施入農家肥厚10厘米,上蓋細土10厘米。然后,每穴栽入二年生壯根莖1株或細根莖2株。栽時,將芽頭緊靠穴壁上部,理直根莖,扶正栽穩,覆土壓緊,使根部舒展。栽后澆施1次人畜糞水1000千克,蓋細土略高于畦面以防積水。最后畦面蓋1層腐熟畜糞或枯草,以利防旱、防寒越冬。

栽培管理

1.田間管理

(1)中耕、除草:移栽后的第二年春季萌芽出土后揭去蓋草,開始中耕除草。每年3~4次。第一次在3~4月亮根后;第二次在6~7月:第三次在9~10月,中耕、除草后結合培土。

(2)亮根:栽后第二年春季出苗后,揭去蓋草,扒開根際周圍的土壤,亮出根蔸,接受光照,2~3天后結合中耕除草,再培上肥土。

(3)追肥:牡丹喜肥,除施足基肥外,每年于春、秋、冬季各追肥1次。春肥施用人畜糞水;秋季施入畜糞水加適量磷、鉀肥;冬肥施用腐熟廄肥加餅肥。總之,施肥要嚴格掌握“春秋要少,冬臘肥要多”的原則。施肥量視植株大小酌定。

(4)排、灌水:生長期遇旱,及時進行澆水。雨季應及時疏溝排水,防止積水爛根。

(5)摘蕾:除留種外,于第三、四年春季將花蕾全部摘除,使養分集中于根部生長,可提高產量。摘蕾宜在晴天進行,有利于傷口愈合,防止感病。

(6)修枝:每年于11月上旬前,剪除枯枝,摘除黃葉,運出田外,堆積漚肥。修枝可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。

2.病蟲害防治

(1)病害

①葉斑病:為害葉片。4月中旬發生,8~9月發病嚴重。發病初期葉面出現黑褐色小點和霉狀物。嚴重時葉片全部脫落。。

防治方法:①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;②增施磷、鉀肥,提高抗病力;③發病初期噴50%多菌靈800~1000倍液或50%托布津1000~1500倍液或1:1:100波爾多液,每隔10天1次,連續2~3次。

②灰霉病:為害葉、莖和花。4月發生,5~6月發病嚴重。葉片上病斑近圓形,紫褐色或褐色,具不明顯的輪紋。在潮濕的條件下,病部長出灰色霉狀物。莖上病斑多棱形,紫褐色,后期莖稈呈軟腐狀折倒。

防治方法:同上面葉斑病。

③銹病:花期開始發病,葉面上起初出現淡黃褐色小斑點,不久膨大成橙黃色大斑,破裂后散發出黃色粉末。

防治方法:①選地勢高燥、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,可少發病;②發病初期噴0.3~0.4度波美石硫合劑或97%敵銹鈉200倍液,每隔7天1次,連噴2~3次。

④白絹病:土壤、肥料是該病的傳染源。尤以紅薯、豆科、茄科為前作時,發病嚴重。初期地上莖葉無明顯癥狀,隨溫、濕度的增大,菌絲由根莖處穿出土表,密布于根頸周圍長出l層白色絹狀物,并有油菜籽大小的褐色菌核。由于根、莖被害,植株疏導組織受損,逐漸萎蔫枯死。

防治方法:①不宜與根莖類藥材和薯類、豆科、茄科等作物輪作;②翻地時每667平方米施入1.5千克的30%菲醌,進行土壤消毒;③用木霉菌防治。木霉菌是一種真菌,在土壤中能釋放出揮發性氣體,使白絹病菌菌絲溶解,失去侵染力,同時還能寄生在白絹病菌上,使菌絲或菌核死亡。

(2)蟲害:蠐螬可用900/0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;白蟻,用80%敵敵畏5000倍液灌注根部防治。

采收與加工

1.采收:一般移栽后3~4年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分2次采收。在8月份采收的丹皮稱“新貨”,水分多,容易加工,加工后質白色,但產量偏低;10月份采收的稱“老貨”,質地堅硬,加工困難,但質量和產量均較高。采收時選晴天,先挖開四周土壤,再將根部全部刨出,抖去泥土,結合分株,將大、中等粗的根齊基部剪下,加工供藥用,細根作繁殖材料。切勿在雨天采挖,否則丹皮遇水會發紅變質。

2.加工:將剪下的鮮根,堆放1~2天,待稍失水變軟后,摘下須根,曬干即為“丹須”;再用手握緊鮮根,用力捻轉頂端,使根皮一側破裂,皮心略脫離。然后,一手握住不裂口的一側,另一手捏住木心,把木心順破裂口往下邊拉,邊分離邊剝出木心。再順手把根條捋直,曬干即成“丹皮”。將皮色較差的根條,用玻片或碗片刮去外表栓皮,并除去木心,曬干即成“刮皮”。將不便刮皮和抽心的細根直接曬干即成“粉丹”。加工干燥時,嚴防雨淋、露宿和接觸水分,否則發紅變質。

一般每667平方米產干貨250~350千克,高產時可達500千克。折干率為35%~40%。丹皮以條長粗壯、皮細肉厚、段面色白、圓直均勻、粉性足、芳香氣濃、亮星多者為佳。


相關文章

為您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