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述】為木蘭科白蘭花[Micheliaalb DC.],又名白玉蘭,常綠喬木。白蘭花味苦、辛溫,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,主治慢性支氣管炎、前列腺炎、婦女白帶等疾病。原產于印尼爪哇。我國長江流域以南、華南、西南等地廣泛栽培。
【形態特征】株高可達數米至10余米。樹皮褐灰色。葉革質、互生,卵狀橢圓形或長形,全緣,長10~20厘米,寬4~10厘米,葉柄長1.5~2厘米?;ò咨?,長3~4厘米,芳香如蘭,單生于葉腋。花被片8~10枚,披針形。雄蕊多數,螺旋排列。雌蕊多數,螺旋排列于花托上部,子房被毛,多不發育
【生長環境】性喜溫暖潮濕、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,耐寒性弱。適宜微酸性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長,忌積水。
白蘭花春季抽發新梢,夏、秋兩季開花,以夏花為主,秋花較少。種植3年后開花,4~5年后,小量收花,10年生樹進入盛花期,壽命可達50~60年?;ㄆ谥饕獮閮杉?,第一季在5~6月,第二季在8~9月,在南方冬季11月還有少量開花,形成3次收獲,其產量分別占總產量的60%~70%、25%~30%和5%。10%。有人報道,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350~500千克。
【種植技術】
1.選地、整地:定植地宜選擇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微酸性砂質壤土。株距6米,每667平方米種植24~25株。定植3~4年產花,5~6年長成小喬木。
2.繁殖方法
(1)嫁接繁殖:過去以辛夷作砧木,近幾年改用黃蘭作砧木,植株生長快、長勢強。接穗選用開花枝的枝條,進行切接、嵌芽接或腹接。接口削面宜長,3~4厘米,接后用塑料薄膜扎緊,外加薄膜罩保溫、保濕,嫁接后50天左右,形成嫁接苗。嫁接苗初期生長緩慢,后期生長快,一般培育半年到一年后即可定植。嫁接樹開花多,花朵大,樹的壽命較長。盆栽母株于5~8月進行靠接,接口長各5厘米左右,接后綁扎,90天后割離母株。
(2))壓條(空中壓條)繁殖:選擇二年生旺盛枝條,在距頂端15~25厘米處或基部進行環狀剝皮,長1~2厘米,勿傷及木質部,用長12厘米、寬8厘米的塑料薄膜將剝皮處圍成圓圈,下端用尼龍繩扎牢,圈內填入拌濕的腐殖質土或營養土,土中加少量苔蘚以保濕,再扎牢圓圈上端。其間主要是澆水保濕防旱。秋后根系形成,即可連袋剪下,剝去塑膜,帶土定植。
【栽培管理】
1.田間管理
(1)施肥:白蘭花喜肥,應適時適量施肥,以滿足生長發育需要,1年可施肥5~6次。3~4月施肥1次,可促使新枝葉生長,春花、秋花前追肥,可促使花蕾生長,達到花多、花朵飽滿和香氣濃郁的目的。肥料宜用腐熟廄肥、糞尿和餅粕肥。冬季還要用塘泥培土1次。
(2)排水:水分過多,不利新根生長,造成根部腐爛,應注意排水。
(3)中耕:生長期間,經常中耕松土,一般在雨后和施肥前進行,有利肥料吸收。
(4)整形:為了達到枝密、葉茂、花多和方便采花的目的,在樹高2.5米時,春季長出新葉后對部分枝條進行環割剝皮。每年對枝條輪換進行環割皮,使一部分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不能轉入根部,集中在部分枝條頂部,形成繁茂枝葉,增加花量。環剝結合春夏采收時摘除枝上直生頂芽,可以多生側枝,矮化植株,為多開花提供營養基礎,既可增加第二次產花量,又使樹冠逐年擴展,形成樹冠寬大豐滿、樹勢旺盛、樹型矮化緊湊的單株。枝葉過密、通風透光不良,應及時修剪疏枝。
2.病蟲害防治
(1).蟲害
①蚜蟲4~5月為害幼嫩枝芽,使葉片卷縮、枯萎、脫落。
防治方法:用50%滅蚜松1000~1 500倍液或10%殺滅菊酯300倍液噴灑防治。
②蝸牛為害葉花,地蠶為害根部。
防治方法:用90%敵百蟲800~1000倍液噴灑或人工捕捉。
③鉆心蟲為害樹干、枝條。
防治方法:可采用人工捕捉或80%敵敵畏蘸藥棉塞蛀孔熏殺。
【采收與加工】
1.采收:采摘花朵應在微開時,一般在早晨6~9時進行,不要采摘未成熟的花蕾和前一天開放的花朵。花朵初開時花瓣微開,散發出清香,逐漸變成濃郁的白蘭花特有香味;全開放時,花瓣散開,花蕊暴露,香氣淡而濁,品質變劣。
采下的花朵要薄薄地攤在花篩上,上下透氣,避免發熱變質。按鮮花運送規定送往工廠,并立即組織生產。正常的花朵潔白、飽滿、瓣微開,香氣清雅濃郁。在采收、貯運和保存中,必須防止花朵變黃或花香中帶有發酵氣味。
葉的采收宜在生長旺盛季節采收。此時葉片多,且芳香油含量亦高。
2.加工:以鮮花為原料,用水蒸氣蒸餾法可制取白蘭花油,得油率0.2%~0.25%。
以鮮花為原料,用香花規格70號溶劑(鮮花提取用石油醚)浸提,再蒸去溶劑而得白蘭浸膏,得膏率2.2%~2.5%。
以鮮葉為原料,用水蒸氣蒸餾法可提取白蘭葉油。得油率0.2%~0.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