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述】杏仁為常用中藥材。始載于《名醫(yī)別錄》。具有降氣止咳平喘、潤腸通便的功能。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cacaL.Var. ansumaxim.、西伯利亞杏Prunus sibirica L.、東北杏Prunusmandshurica (Maxim.)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L.的成熟種子。分布于黑龍江、遼寧、吉林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南、陜西、河北、山東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,新疆等省區(qū)。野生或栽培。
【生長環(huán)境】野生于山坡、丘陵地,可耐瘦土。也有栽培。
【種植技術(shù)】
1、氣候土壤:杏的適應(yīng)性很強(qiáng),對(duì)氣候土壤要求不嚴(yán)。山區(qū)、丘陵、平地均可栽培。
2、種植方法:
(1)種子繁殖:采用育苗移栽,在秋季播種。在整好的地上,開1.3米的高畦,按行距24厘米左右在畦上開橫溝,深約10厘米,每溝播種20~25粒,每667㎡用種子20千克,施入畜糞水,并蓋草木灰,再蓋細(xì)土與畦面齊平。培育2年就可移栽。
(2)移栽:移栽在秋季落葉后到早春未萌發(fā)前進(jìn)行,按行株距各約4.6米開穴,每穴栽苗l株,蓋土壓緊,再蓋土使稍高于地面。
(3)嫁接繁殖:可用李、梅、桃等幼苗做砧木,在8月間進(jìn)行芽接,培育1~2年,就可移栽。移栽法同種子繁殖。
【栽培管理】每年冬季松土1次,并施土雜肥1次。
【收獲與加工】夏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采摘。除去果肉或收集果核,砸破核殼,取出種仁,曬干即成。
【藥材形狀】本品呈扁心臟形,頂端尖,基部鈍圓而厚,左右略不對(duì)稱,長1.2~1.7厘米,寬1~1.3厘米,厚4~6毫米。表面呈棕色至暗棕色,有細(xì)微的顆粒狀突起,尖端一側(cè)有深色線形種臍,基部有一橢圓形合點(diǎn),在合點(diǎn)處分散有多條深棕色凹下的維管束脈紋,形成縱向不規(guī)則凹紋,布滿種皮,種皮薄,子葉2片,白色或黃白色,肥厚,富油性。具特殊臭氣,味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