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屈菜為較少常用的中藥,系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全草,入藥有鎮痛,止咳,利尿、解毒的功效與作用,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。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,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,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。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白屈菜的炮制方法與臨床藥方。
1、白屈菜的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搶水洗凈,悶潤,切成短段,干燥,過篩。
2、白屈菜的飲片性狀
本品為不規則混有莖、葉、花的小段狀。莖圓柱形,干癟中空,有白粉,疏生白色細柔毛。葉多皺縮,破碎,表面黃綠色或綠灰色,下面硫被有白色短柔毛,有白粉。花小,棕黃色。氣微,味苦。
3、白屈菜的炮制作用
白屈菜性味苦,涼;有毒。具有鎮痛,止咳,利尿、解毒功能。用于胃癌,腹痛,腸炎,痢疾,慢性支氣管炎,百日咳,咳嗽,黃疸,水腫,腹水,疥癬瘡腫,蛇蟲咬傷。如與橙皮同制成酊劑服用,治慢性胃炎,胃腸道痙攣性疼痛(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);白屈菜糖漿內服治百日咳,支氣管炎,腹痛(《吉林藥品標準)1986年)。本品經凈制切制后,使藥物潔凈,便于調劑,使藥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。
4、白屈菜的臨床藥方
(1)治水腫黃疸:白屈菜、蒲公英、商陸、臭草根,茵陳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(2)治腸胃疼痛:白屈菜、丁香、烏賊骨、浙貝母、膽南星、冬瓜仁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(3)治頑癬:鮮白屈菜用50%的酒精浸泡,擦患處。(《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(4)治瘡腫:鮮白屈菜搗爛敷患處。(《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(5)治胃痛,瀉痢腹痛,咳嗽:白屈菜五分至二錢,水煎服。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(6)治稻田皮炎,毒蟲咬傷,疥癬:白屈菜搗爛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處。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