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材來源】水蛭為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、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.或柳葉螞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體。夏、秋二季捕捉,捕得后,用沸水燙死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漢代有熬制(《金匱》)、暖水洗去腥《傷寒》)。宋代有微炒令微黃、微煨令黃(《圣惠方》);炒焦(《普本》);水浸去血、子,米炒(《總病論》);石灰炒過再熬(《活人書》);米泔浸一宿后暴干,以冬豬脂煎令焦黃,焙干(《證類》);麝香制(《朱氏》)等炮制方法。元代增加了鹽炒(《瑞竹》)。明代出現了炙制(《醫學》)(清代又增加了香油炒焦(《醫案》)的方法。
【現代炮制方法】
1、水蛭:取水蛭,洗凈,切段,曬干。
2、滑石粉燙水蛭:取滑石粉置鍋內,加熱炒至靈活狀態時,投入水蛭段,勤加翻動,拌炒至微鼓起呈黃棕色時取出,篩去滑石粉,放涼。水蛭每100千克用滑石粉40千克。
【飲片性狀】水蛭為不規則小段,長約10~15毫米,扁平,有環紋,背部呈褐色,腹部黃棕色,質韌,有腥氣。滑石粉炒后呈淡黃色或黃棕色,微鼓起,質酥脆,易碎,氣微腥,味成苦。
【質量標準】水蛭水分不得過18.0%,總灰分不得過10.0%,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.0%,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.0%。水蛭每1克含抗凝血酶活性應不低于16.0U。燙水蛭水分不得過14.0%,總灰分不得過12.0%,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3.0%。
【炮制目的】水蛭味咸、苦,性平;有毒。歸肝經。具有破血逐瘀,通經的功能。
水蛭生品有毒,多入煎劑,以破血逐瘀為主。用于瘀滯癥瘕,經閉,及跌打損傷,瘀滯疼痛等癥。滑石粉炒后能降低毒性,質地酥脆,利于粉碎,多入丸、散劑,用于跌打損傷,內損瘀血,心腹疼痛,大便不通等癥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生用
(1)血滯結塊:常與虻蟲、大黃、桃仁等同用,具有破瘀散結的作用。用于熱人下焦與血結滯引起的蓄血證,少腹結硬,瘕瘕痞塊,脅腹脹滿,如抵當湯(《金匱》)。原方水蛭(炒),近代有牛用。
(2)破血逐瘀:生水蛭研粉裝入膠囊吞服或人煎劑,破血逐瘀療效較好,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、血液病,以及流行性出血熱、血吸蟲病、慢性腎小球腎炎、高脂血癥等。如水蛭片、水蛭粉、水蛭注射液均是以水蛭為主藥。
2、制用
(1)跌打瘀血:常與大黃、牽牛同用,具有散瘀止痛的作用。用于跌打損傷,內損瘀血,心腹疼痛,大小便塞,氣絕欲死,如奪命散(《濟生方》)。
(2)經閉腹痛:常與熟地黃、虻蟲、桃仁同用,具有破血通經的作用。用于瘀血阻滯,月經閉塞,少腹脹痛,或產后惡露結聚,如地黃通經丸(《婦人良方》)。
【現代研究】新鮮水蛭唾液腺中含水蛭素,遇熱及稀鹽酸易破壞。還含肝素、抗血栓素、蛋白質等。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原之作用,阻礙血液凝固。20mg水蛭素可阻止100g人血的凝固。對細菌內毒素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有預防作用,并能減少大鼠的死亡率,所含肝素也有抗凝血作用。據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經驗均證明,水蛭毒性極低,燙后雖然易碎、矯味,但也會降低其療效。利用粉碎機制粉,裝入膠囊中吞服,既可保持藥效,又可矯味,便于服用,目前臨床中使用水蛭,宜選用此法,應逐步驗證,替代傳統炮制品。
比較水蛭生品與滑石粉燙制品,結果制品的含水量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、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水蛭素含量均顯著低于生品(P<0.05);而次黃嘌呤含量則較生品顯著提高(P<0.01)。水蛭含14種氨基酸,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,氨基酸總量水蛭生品為27.85%,燙水蛭為54.89%,燙水蛭的含量明顯高于水蛭生品,說明燙水蛭有利于藥物有效
成分的溶出。臨床應用以燙水蛭為佳,符合傳統用藥習慣。采用液氮迅速冷凍和冷凍干燥技術低溫炮制水蛭,其水溶性蛋白組成比滑石粉燙水蛭的豐富,SDS-PAGE蛋白條帶的數量與濃度顯著增高;相對纖溶活性是滑石粉燙制工藝的3倍左右。說明在保全水蛭蛋白類藥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方面,低溫炮制工藝優于滑石粉燙制工藝。
【附】
1、近代炮制方法還有單炒、石灰炒、砂燙、蜜炙、米泔水制、油酥炙、醋煮等。
2、文獻摘錄“極難修制,須細銼后用微火炒令黃乃熟,不爾人腹生子為害”(《證類》)。“熬去子杵碎,水蛭入腹再生化,為害尤甚,須銼斷,用石灰炒過再熬”(《活人書》)。
【總結】水蛭從漢代就有熬制、暖水洗去腥,到了宋代就有加輔料制法。近年來各地炮制規范中收載大多是滑石粉炒法,亦有砂炒法。古人認為生水蛭內含卵子,人人腹極易孵化為害。故水蛭古代炮炙大都強調用炙煮、炙熟、炙焦、炙黑等,以確保將其卵子殺死,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加輔料制,如石灰炒、豬脂煎、豬脂熬、油脂熬、米炒、鹽水炒這些方法,都能起到矯味矯臭和利于粉碎的作用。另外,米炒有健脾和胃的作用;鹽水炒有引藥下焦,增強藥物療效的作用。水蛭素是抗凝血活性成分,遇熱易破壞,故用于活血抗凝方面宜用生品,但應注意,服用的制品應附合衛生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