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茯苓是我們?nèi)粘I钪谐R姷氖秤弥兴幉闹唬覀兤綍r有的人會把他用來煲湯,小編知道茯苓主要有利尿祛濕的功效,還有其他功效通過學習才知道,以下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下茯苓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吧
本品味甘而淡,甘則能補,淡則能滲,藥性平和,既可祛邪,又可扶正,利水而不傷正氣,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。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。治療水濕內(nèi)停所致之水腫、小便不利,常與澤瀉、豬苓、白術(shù)、桂枝等同用,如五苓散(《傷寒論》);治脾腎陽虛水腫,可與附子、生姜同用,如真武湯(《傷寒論》);用于水熱互結(jié),陰虛小便不利水腫,與滑石、阿膠、澤瀉合用,如豬苓湯(《傷寒論》)。
本品善滲泄水濕,使?jié)駸o所聚,痰無由生,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,配以桂枝、白術(shù)、甘草同用,如苓桂術(shù)甘湯(《金匱要略》);若飲停于胃而嘔吐者,多和半夏、生姜合用,如小半夏加茯苓湯(《金匱要略》) 。 3.脾虛泄瀉。本品能健脾滲濕而止瀉,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,可與山藥、白術(shù)、薏苡仁同用,如參苓白術(shù)散(《和劑局方》); 茯苓味甘,善入脾經(jīng),能健脾補中,常配以人參、白術(shù)、甘草,治療脾胃虛弱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如四君子湯(《和劑局方》)。
心悸。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。常用治心脾兩虛,氣血不足之心悸,失眠,健忘,多與黃芪、當歸、遠志同用,如歸脾湯(《濟生方》);若心氣虛,不能藏神,驚恐而不安臥者,常與人參、龍齒、遠志同用,如安神定志丸(《醫(yī)學心悟》)。
茯苓藥性平和,利水滲濕而不傷正氣,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、水腫、體內(nèi)濕寒等癥狀。
茯苓可以有效安養(yǎng)心神,臨床上中醫(yī)常常使用茯苓來幫助病人調(diào)理心神不安、心悸失眠、抑郁、多夢等癥狀。
茯苓可以有效排解體內(nèi)的濕氣,對于脾虛、痰濕患者就有很好的治療作用。
茯苓多糖對腫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可以有效控制腫瘤患者的癥狀,對抗腫瘤。在治療腫瘤的時候,可以使用茯苓作為輔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