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艾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?艾草在中醫學是如何用藥的,艾草主要用于心腹冷痛、泄瀉轉筋、久痢、吐衄、下血等疾病,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艾草的功效作用吧,希望大家能學到點中藥跟中醫相關知識
藥名:艾草
歸經:入脾、肝、腎
功效:理氣血、散寒止痛、溫經、止血、安胎
主治:心腹冷痛、泄瀉轉筋、久痢、吐衄、下血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帶下、胎動不安、癰瘍、疥癬
用法與用量:外用煮水洗用,灸療;內服:每日晚睡前服效果最好。
1.艾草治婦人白帶淋瀝:艾葉(杵如綿,揚去塵末并梗,酒煮一周時)300克,白術、蒼術各150克(俱米泔水浸,曬干炒),當歸身(酒炒)100克,砂仁50克。共為末,每早服15克,白湯調下。(《本草匯言》)
2.艾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,或但腰痛,或胎轉搶心,或下血不止:艾草一雞子大,以酒四升,煮取二升,分為二服。(《肘后方》)
3.艾草有調經止血﹑安胎止崩﹑散寒除濕之效。
4.艾草治鼻血不止:艾灰吹之,亦可以艾葉煎服。(《圣惠方》)
5.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;平喘、鎮咳及祛痰作用;止血及抗凝血作用;鎮靜及抗過敏作用;護肝利膽作用等。
6.艾草治婦人崩中,連日不止:熟艾如雞子大,阿膠(炒為末)25克,干姜5克。水五盞,先煮艾、姜至二盞半,入膠烊化,分三服,空腹服,一日盡。(《養生必用方》)
7.艾草治月經不調﹑經痛腹痛﹑流產﹑子宮出血。
8.艾草能調經:緩解痛經,或是經期腰痛。
9.艾草治痢下赤白、血多、痛不可忍者,則須與黃連、木香、肉豆蔻等同用,以清熱行氣止痛。寒濕瀉痢不止者,可與干姜同煎。
10.艾草有平喘的作用: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,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