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材來源】木香為菊科植物Aucklandia lappa Decne.的干燥根。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及須根,切段,大的再縱剖成瓣,干燥后撞去粗皮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宋代有炙微赤銼(《圣惠方》)、面裹煨熟(《蘇沈》)、火炮(《史載》)、吳茱萸制(《總錄》)、濕紙裹煨、炒制(《普本》)等方法。明代增加了炒令黃、酥制、焙制、茶水炒、黃連制(《普濟方》)、水磨汁(《仁術》)、酒制(《保元》)等法。清代又增加了酒磨汁、姜汁磨(《說約》)、蒸制(《備要》)等炮制方法。
【現代炮制方法】
1、木香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洗凈,悶潤至透,切厚片,晾干。篩去碎屑。
2、煨木香:取未經干燥的木香片,平鋪于吸油紙上,一層木香片一層紙,如此間隔平鋪數層,上下用平坦木板夾住,以繩捆扎結實,使木香與吸油紙緊密接觸,放烘干室或溫度較高處,煨至木香所含揮發油滲透到紙上,取出木香,放涼,備用。
3、麩炒木香:先將鍋燒熱,均勻撒人定量麥麩,用中火加熱,炒至起煙時將木香片投入鍋內,炒至深黃色,見有焦斑時,迅速取出,篩去焦麥麩,攤涼。每木香片100千克,用麥麩25千克。
【飲片性狀】木香為類圓形厚片,表面顯灰褐色或棕黃色,中部有明顯花心狀的放射紋理,間有暗褐色或灰褐色環紋,油點(油室)褐色散在,周邊外皮顯棕黃色至灰褐色,有縱皺紋,質堅,有特異香氣,味苦。煨木香,棕黃色,氣微香。麩炒木香,深黃色,略有焦斑,氣帶焦香。
【質量標準】木香飲片水分不得過14.0%,總灰分不得過4.0%,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2.0%,按干燥品計算,含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內酯的總量不得少于1.5%。
【炮制目的】木香味辛、苦,性溫。歸脾經、胃經、大腸、膽經。具有行氣止痛,健脾消食的功能。用于食欲不振、食積不化、脘腹脹痛,腸鳴泄瀉,里急后重,或脅肋脹痛等。
生木香氣芳香而辛散溫通,擅長調中宣滯,行氣止痛。尤對脘腹氣滯脹痛之證,為常用之品,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食欲不振、食積不化、脘腹脹痛,或用于脾運失常,導致肝失疏泄,證見脅肋脹痛等。煨木香,除去部分油質,增強實腸止瀉的作用,多用于脾虛泄瀉、腸鳴腹痛等。麩炒木香,炮制作用同煨木香。
【應用選擇】
1、生用
(1)脘腹氣滯脹痛:常與枳實(麩炒)、白術同用,具有行氣化滯,開胃進食的作用,用于食積氣滯,胸悶腹脹,飲食乏味,如木香枳術丸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;若與白豆蔻、丁香、砂仁等同用,具有行氣止痛作用,用于寒濕內阻,胃腸氣滯,脘腹脹痛,如木香調氣散(《局方》);若與檀香,丁香、白蔻仁等同用,具有行氣健脾,溫中和胃的作用,用于脾胃氣滯,宿食不消,胸膈虛痞,心腹刺痛。如勻氣散(《丹溪》);若與檳榔、青皮、陳皮等同用,具有行氣導滯的作用,用于積滯內停,脘腹痞滿脹痛,大便秘結,如木香檳榔丸(《儒門》)。
(2)肝郁氣滯:常與青皮、草豆蔻、蓽橙茄等同用,具有疏肝解郁,行氣止痛的作用,用于肝郁氣逆,脅肋疼痛,結為癥瘕,腹大堅滿而痛,如木香散(《準繩》);若與青皮、麥芽(炒)、姜黃等同用,用于胸膈痞塞,心腹刺痛,脅肋脹滿,食欲減少,如木香湯(《局方》)。
(3)腹脹嘔吐:常與砂仁、陳皮、茯苓等同用,具有行氣寬中,止嘔的作用,用于飲食不節,脾胃失健所致的腹脹嘔吐,不思飲食,如香砂二陳湯(《臨床常用中藥手冊》);若與紫蘇葉、烏藥、枳殼(麩炒)等同用,用于腹脅脹滿,嘔逆惡心,如木香煮散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。
(4)濕熱痢疾:常與黃連同用,具有行氣止痛、止痢的作用,用于腹部疼痛,痢下赤白,里急后重,如香連丸(《岳部手集方》);若與白芍、大黃、檳榔等同用,用于痢疾、里急后重,如木香導滯湯(《赤水玄珠》);若與黃連、訶黎勒(炮)、肉豆蔻等同用,用于小兒赤白痢,腹內疼痛,煩渴,如木香黃連散(《總錄》);若與草豆蔻仁、檳榔、陳皮等同用,用于小兒泄瀉,經久不止,食少腹脹,面黃神疲,如木香豆蔻丸(《御藥院方》)。
2、煨木香
(1)脾虛泄瀉:常與黨參、白術、茯苓等同用,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,用于脾虛失運,大便溏泄,腹脹隱痛,納差脘痞等證;若與白術(四制)、蓮肉(炒)、干姜(炒)等同用,具有溫中理氣,健脾止瀉的作用,用于腸胃虛寒,滑泄不禁,日夜無度,如補脾丸(《壽世》)。
(2)濕熱泄瀉:常與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陳皮等同用,用于濕熱泄瀉,瀉下黃色稀水,肛門灼熱等證。
(3)食積泄瀉:常與山楂、萊菔子、枳實、檳榔等同用,用于食積泄瀉,便下不暢,糞臭如敗卵。
(4)元臟氣虛泄瀉:常與茯苓、人參、附子(炮)同用,用于元臟氣虛、真陽耗敗、兩耳常鳴、臍腹冷痛,頭眩目暈,四肢倦怠,小便滑數,泄瀉不止,如四桂散(《局方》)。
【現代研究】木香中主要含有:單紫杉烯,(+)-β-木香醇,木香烯內酯,二氫去氫木香內酯,去氫木香內酯,β-紫羅蘭酮,β-芹子烯,鳳毛菊內酯,木香酸,β-木香烯,β-木香烯,木香內酯,莰烯,水芹烯,異土木香內酯,12-甲氧基二氫去氫木香內酯,異去氫木香內酯,β-環木香烯內酯,β-環木香烯內酯,阿蘭內酯,異阿蘭內酯。尚含有甾醇類,有機酸類成分,木香堿以及膽胺、氨基酸類成分等。
木香對大鼠離體小腸先有輕度興奮作用,隨后緊張性與節律性明顯降低。揮發油對離體兔心有抑制作用,其內酯成分亦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豚鼠與兔離體心臟的活動,對離體蛙心也有抑制作用。木香有升高貓血壓的作用。木香揮發油與內酯成分有較明顯的血管擴張作用。木香的水提液、醇提液、揮發油等對麻醉犬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,可減慢頻率,降低幅度,其中以揮發油作用較強。木香揮發油能抑制鏈球菌、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長,對大腸桿菌、白喉桿菌作用微弱。此外,木香內酯對人體鼻咽癌細胞有細胞毒作用。其ED50為0.26μg/ml。
木香經紙煨、麩煨、清炒后,對飲片的揮發油含量、比重、折光率以及TLC分析認為,各種炮制品揮發油組分與生品相比,無明顯變化,但其含量略有減少,物理常數略有改變。如揮發油平均含量(ml/100克):生品為0.390,紙煨木香為0.379,麩煨木香為0.359,清炒木香為0.364。木香煨后揮發油損失約20%,而且揮發油的折光率、旋光度和比重等理化性質均有改變。煨木香水煎液有顯著的抑制腸蠕動作用,煨木香的揮發油乳劑對腸蠕動抑制作用亦比生品顯著增強。從而探明了煨木香的炮制原理是改變揮發油的性質,增強抑制作用。
【附】
1、近代炮制方法還有生用、面煨制。
2、文獻摘錄“理氣則生用摩沖,止瀉則面煨取用。……煨熟可止瀉痢,因木香氣味俱厚,且熟則無走散之性,惟覺香燥而守,故能實大腸,凡治泄瀉恒用之。”(《便讀》)“治血分酒磨,入氣分湯磨,治濕治痰姜汁磨不見火。”(《說約》)
【總結】木香古代炮制方法有煨制,炙制,火炮,炒制,酥制,焙制,磨汁制,藥汁制,酒制,蒸制等法。現代木香炮制方法主要有切片生用、煨制,麩炒是煨制一種發展和替代方法。木香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揮發油,其中尤以烯醇類及內酯類化合物為主。煨制后經測試,揮發油的組分基本未變,但由于用薄層法對比結果欠精確,尚待進一步研究,而物理常數如折光率,旋光度及比重等略有變化,其含量也有所減少。藥理實驗證明,煨制木香的抑制腸管蠕動的作用顯著增強,這與臨床上習慣使用煨木香發揮實腸止瀉作用是一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