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

歡迎您來到搜藥網
找藥材
找藥材
中成藥
找資訊
找醫院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中藥資訊 > 中藥泡制
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

芡實炮制方法與標準

時間:2021-09-17 16:22:11 作者:
【藥材來源】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.的干燥成熟種仁。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,除去果皮,取出種子,洗凈,再除去硬殼(外種皮),曬干。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唐代有蒸后曬干去皮取仁(《食療》)的方法。宋代仍為蒸法(《濟生方》)。明代則用炒制(《景岳》)和防風湯浸(《綱目

藥材來源】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.的干燥成熟種仁。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,除去果皮,取出種子,洗凈,再除去硬殼(外種皮),曬干。

古代炮制方法】唐代有蒸后曬干去皮取仁(《食療》)的方法。宋代仍為蒸法(《濟生方》)。明代則用炒制(《景岳》)和防風湯浸(《綱目》)的方法。清代仍沿用炒法(《說約》),并有“甘平炒溫”(《正義》)的記述。

現代炮制方法

1、芡實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及殘留硬殼。用時搗碎。

2、炒芡實:取凈芡實,置炒制容器內,用文火加熱,炒至淡黃色,取出晾涼。用時搗碎。

3、麩炒芡實:取麥麩撒人熱鍋內,用中火加熱,待麥麩冒煙時,投入凈芡實,拌炒至表面呈微黃色時取出,篩去麥麩,晾涼。用時搗碎。芡實每100千克用麩皮10千克。

飲片性狀】芡實呈類球形,多為半球形破粒,完整者直徑5~8毫米;表面有紅棕色類種皮,一端黃白色,約占全體1/3,有凹點狀的種臍痕,除去內種皮顯白色;質較硬,斷面白色,粉性;無臭,味淡。炒芡實表面淡黃色至黃色,偶有焦斑。麩炒芡實表面微黃色或黃色,略有香氣。

質量標準】芡實水分不得過14.0%,總灰分不得過1.0%。麩炒芡實水分不得過10.0%。

炮制目的】芡實味甘、澀,性平。歸脾經、腎經。具有益腎固精,補脾止瀉,祛濕止帶的功能。

生品性平,澀而不滯,補脾腎而兼能祛濕,常用于遺精,帶下,白濁,小便不禁,兼有濕濁者尤宜。炒后性偏溫,補脾和固澀作用增強,適用于純虛之證和虛多實少者;清炒芡實和麩炒芡實功效相似,均以補脾固澀力勝。主要用于脾虛泄瀉和腎虛精關不固的滑精;亦可用于脾虛帶下。

應用選擇

1、生用

(1)遺精:可與蓮須、龍骨、烏梅肉、山藥等同用,能補腎澀精,用于夢遺漏精,如玉鎖丹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。

(2)白濁:《摘元方》分清丸,用芡實粉與白茯苓粉同用,黃蠟化蜜和丸,鹽湯送服,治濁病,有補益脾腎,分清去濁的作用。

(3)帶下:常與黨參、蓮子肉、艾葉(炒焦)、附子、補骨脂等同用,治脾腎兩虛,帶下稀白,久下不止,面色無華,食少納呆,腰酸膝軟等,如參蓮艾附湯(《中醫婦科治療學》)。若濕熱帶下,黃稠而臭,可與黃柏、土茯苓、車前子、生苡仁、椿根皮等同用,有清熱利濕止帶之功。

2、制用

(1)脾虛泄瀉:常與人參、白術、升麻、煨肉蔻、炒薏苡仁等同用,治脾氣虛弱,泄瀉急迫,不能稍停,有補脾益氣,澀腸止瀉的作用,如甘緩湯(《羅氏會約醫鏡》)。

(2)腎虛滑精:常與鎖陽、巴戟天(制)、補骨脂(鹽炒)、牡蠣(煅)、熟地黃等同用,能溫腎固精,用于腎虛精關不固的滑精,腰膝酸軟,頭昏耳鳴,四肢無力等,如鎖陽固精丸(《中國藥典》)。

1、近代的炮制方法還有土炒、鹽水浸蒸等。

2、文獻摘錄“入澀精藥,有連殼用者”(《大法》)。“甘平炒溫”(《匯纂》)。

總結】芡實的炮制方法簡單,始用蒸法,主要目的是為了去殼,兼為熟用。明代才有炒法,近代發展了麩炒,個別地區還有土炒、鹽制的方法。但目前主要的炮制方法是麩炒和清炒。土炒雖僅個別地區用,但對增強芡實補脾止瀉的功效似有一定作用。

芡實在臨床上用于遺精和帶下,不必過于拘泥于生用與炒用,應根據生、炒品的特點和用藥目的及處方的組合情況而定。清炒品和麩炒品功用一致,用清炒或麩炒多屬地區習慣。但一般脾虛泄瀉可選麩炒品;精關不固的滑精不止可選用清炒品。


相關文章

為您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