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很多朋友都受到濕疹的困擾,那么中藥中醫(yī)是如何治療濕疹的,以下搜藥網(wǎng)小編給大家講解講解下中醫(yī)如何治療濕疹,中醫(yī)治療濕疹的方法有哪些吧,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
風盛型
[臨床表現(xiàn)] 皮膚泛發(fā)潮紅,遇風癢甚且腫脹,舌質(zhì)紅,脈浮弦。
[食療藥膳]
1、芹菜湯:芹菜250克,煎湯,吃菜飲湯,連續(xù)服用。
2、蒼耳子防風紅糖煎:蒼耳子60克,防風60克,紅糖25克。將蒼耳子、防風加水濃煎熬膏,加紅糖,每次湯匙,開水沖服。
熱盛型
[臨床表現(xiàn)] 皮損紅腫流水,瘙癢劇烈,尿黃、便秘,舌質(zhì)紅,苔黃,脈弦數(shù)。
[食療藥膳]
1、綠豆苡米海帶湯:綠豆凹克,苡米30克,海帶20克,水煎,加紅糖適量服。每日-2次。
2、白菜根湯:白菜根200克,銀花20克,紫背浮萍20克,土茯 20克,水煎,加適量紅糖調(diào)服,每日-2次。
3、白菜蘿卜湯:新鮮白菜100克,胡蘿卜100克,蜂蜜20毫升。將白菜、胡蘿卜洗凈切碎,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,先煮開水后加菜,煮5分鐘即可食用,飲湯時加入蜂蜜,每日2次。
(3)虛實夾雜證: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,見于慢性濕疹。該證表現(xiàn)為濕疹日久不愈,皮膚粗糙變厚,抓破可流黃水,患處皮膚色暗滯,身倦乏力,苔膩,舌質(zhì)淡嫩且胖,脈緩。治宜健脾養(yǎng)血,兼以清利,
可選用:①白術10克,云苓15克,當歸10克,丹參15克,白芍10克,生地15克,地膚子15克,苡米30克,水煎服。②松香、枯礬、雄黃、黃丹各等份,共研細末,過篩,將藥粉用麻油調(diào)勻,外敷于患處。
治療濕疹藥方七則
1.青黛、滑石粉、賞柏各15克,冰片9克。共研細末,用麻油調(diào)糊狀,外涂患處,1日 3次。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。
2.枯礬10克,爐甘石30克,冰片6克,苦參15克,共研細末備用,外敷患處,1日2次,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。
3.蒲黃研末,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,外用紗布包扎,1日1次。
5.滑石、爐甘石各50克。冰片10克,艾葉15克。共研末,裝入廣口瓶內(nèi)備用,撒在濕疹上,外用消毒紗布包扎。
6.苦參研末,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,1日3次。冶慢性濕疹效佳。
7.茄子1個,雄黃、枯礬各15克,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,將上藥灌入孔內(nèi)后封口,用草木灰火烤,將茄子烤軟,枯礬、雄黃滲透到茄肉內(nèi),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~10分鐘。一般邊擦邊止癢,治急性濕疹有良效。
外治藥方
濕疹除內(nèi)服用藥(食)外,同時配合外治法,療效會更好。外治方:
(1)紫草油:紫草9克,用香油適量炸焦,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,每日數(shù)次,用油涂患處 。
(2)雞蛋餾油:雞蛋7個,煮熟取蛋黃,鍋內(nèi)放麻油50~100克,文火將蛋黃內(nèi)油熬出,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,取油頻涂患處。
(3)烏賊骨適量研細粉,散敷濕疹處,每日數(shù)次,適用于有滲出者。
(4)文蛤散:文蛤100克,川椒50克,輕粉3克。將文蛤打成細塊,炒至金黃,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,以起煙為度,入密封罐內(nèi)封存。第二日加入輕粉,共研細末。香油調(diào)搽。
(5)佰膚樂濕克膏:苦參、蛇床子、青黛、蒼術、黃柏、五倍子六大國藥及獨家保密方,針對各型濕疹(慢性濕疹、急性濕疹)。每日兩次、最好配合血毒丸、濕毒清、黃連上清丸相加減,療效果更加獨特!
(6)柴胡膏:柴胡30克、香仁2克、白菊花3克、連翹3克、甘草3克、青黛30克。研磨,百凡士林伴成膏狀,直接上藥涂擦,清熱利濕涼血。適用于慢性濕疹干裂和感染者。
(6)包云膏:松香末60克,硫磺末30克,研勻,麻油拌成糊狀,攤于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 ,用線扎緊,再入麻油中泡1天,取出。用火點一頭,下用粗碗接著。布灰陸續(xù)剪去,取所 滴藥油,浸冷水中一夜,外搽用,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。 (6)土豆洗凈,切碎搗爛,敷患處,用紗布包扎,每晝夜換藥2~3次。
(7)羌月乳膏 各醫(yī)院有售 [成 份]月見草油、羌活提取物。輔料為維生素E、硬脂酸、凡士林、羊毛脂、甘油、三乙醇胺。功效:祛風,除濕,止癢,消腫。適用于亞急性濕疹,慢性濕疹。
外用,涂于患處,一日~3次。[注意事項]1.對該品過敏者禁用。2.避免接觸眼睛。3.皮損處有糜爛、滲液者不宜使用。4.用藥部位如有燒灼感、瘙癢、紅腫等應停止用藥,以清水洗凈,必要時應向醫(yī)師咨詢。
外用藥方補充
1.加味蛇床子方(外用)
組成:蛇床子60克,苦參、明礬、威靈仙各15克,地膚子24克,黃柏20克,冰片10克,白蘚皮、透骨草各30克。
加減:滲液明顯加石榴皮、五倍子;紅腫酸痛加蒲公英、蚤休;瘙癢明顯加艾葉、花椒。
用法:上藥煎取藥汁,每煎1次加冰片5克,乘熱熏洗陰囊處10~20分鐘,待藥稍涼后徐徐洗皮損處,每日劑,水煎,早晚各洗1次。
療效:共治療240例,近期治愈189例,好轉(zhuǎn)32例,無效19例,總有效率為92.1%。
2.坐浴方(外用)
組成:苦參、白鮮皮、蛇床子、露蜂房各30克,大黃、白芷、紫草各15克,五倍子12克,花椒10克,冰片(另包)、芒硝(另包)各6克。
用法:以上中藥除另包外,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,煎煮取汁約1000毫升,倒人盆內(nèi),加人冰片、芒硝各少許拌均勻,待水溫后坐浴浸泡20分鐘左右,早晚各1次。
療效:共治療123例肛門濕疹,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嚴重加用抗過敏、補鈣、局部換藥與封閉等輔助療法外,余均只用坐浴法,次數(shù)最短7天,最長25天,總有效率為94.5%。
3.(外用)
組成:氯霉素片1.5克,強的松片30毫克,異丙嗪片O.15克,苯海拉明0.15克,滑石粉、黃連粉各4克。
用法:將上藥共研細粉末,急性濕疹先用冷開水洗去黃痂滲液,后用六合粉外搽,每日~2次;慢性濕疹亦先用冷開水洗凈患處,再用適量醫(yī)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1劑粉劑調(diào)勻后涂搽患處,每日~2次。
療效:此方治療急性濕疹患者352例,用藥1次痊愈者58例,2~4次痊愈者294例;治療慢性濕疹148例,用藥2~4次痊愈者63例,4~15次痊愈者85例。
4.濕疹外洗方
組成:生大黃、川連、黃柏、苦參、蒼耳子各10克。
加減:滲出液多者加枯礬10克。
用法:將上藥水煎后濾液熏洗患處,每日3次。
療效:共治50例嬰兒濕疹,用藥1天治愈者25例,2天治愈者23例,3天治愈者2例,50例全部有效。
內(nèi)服藥方
以下藥方僅作參考。
1)內(nèi)服撲爾敏,撲爾敏0.35毫克/公斤體重/日,分~4次口服(用量僅供參考,最好咨詢醫(yī)生的意見,根據(jù)孩子的體重決定服藥量)。
2)0.2%苯海拉明糖漿1~2亳升/公斤體重/日,分~4次口服。這種藥是抗過敏的,用量很小:雖然有些擔心,可迫于孩子的情況嚴重,我就用了,未見不妥。
3)白鮮皮、苦參、防風、蟬衣各5克,水煎服。每日劑,日服2次。
4)鮮車前草、鮮生地、野菊花各5克,水煎服。每日劑,日服2次。
5)用等量胡蘿卜和蘋果煮水喝(媽媽喝),結(jié)果喝了幾天寶寶的小臉就見好了,堅持了兩周,寶寶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