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您來到搜藥網!
竹黃是一種民間藥材,又名竹花、竹赤團子、竹三七、竹繭等,系一種特異寄生于某些竹子嫩枝上的真菌,其子座稱竹黃,隸屬于肉座菌科竹黃屬,入藥有止咳祛痛、舒筋活絡、祛風利濕、補中益氣、活血補血、散瘀通經的功效與作用,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。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,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,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。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竹黃的炮制方法與臨床藥方。
一、竹黃的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用時搗碎。
二、竹黃的性狀
子座瘤狀,略呈橢圓形或紡錘形,長1-4cm,直徑1-2cm。背部隆起,有不規則的橫溝,基部凹陷,常有竹的殘留枝竿。表面粉紅色,有細密紋理及針尖大小的灰色斑點。質疏松,易折斷。橫斷面略呈扇形,外層粉紅色,內層及基部色淺,可見竹的枝竿斷面。氣特異,味淡。
三、竹黃的炮制作用
竹黃性味平;淡,辛;具有化痰止咳;活血祛風;利濕之功效,主要用于咳嗽痰多;百日咳;帶下;胃痛;風濕痹痛;小兒驚風;跌打損傷等癥。藥材經凈制后,使藥物潔凈,便于調劑,藥物有效成分更易于溶出。
四、竹黃的臨床藥方
1.治胃氣痛:竹黃一兩,燒酒一斤,共浸泡三、五天。每日服二次,每次服一小酒盅。
2.治小兒驚風,大人中風:竹黃,煎服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