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破石為中醫較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藥,系桑科植物構棘或柘樹的干燥根,有止咳化痰,祛風利濕,散瘀止痛的功效與作用,可以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。為了能讓穿破石發揮更大的臨床作用,便于服用,有益于我們的身體健康。因此,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將其加工。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穿破石的炮制方法與作用。
一、穿破石的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清水洗凈,浸泡6~7小時,取出置旁,蓋上濕布悶潤透至無白心,可彎曲時,斜切薄片,干燥。
二、穿破石的飲片性狀
本品呈不規則的塊狀,大小厚薄不一。外皮橙黃色或橙紅色,具多數縱皺紋,有的密布細小類白色點狀或橫長的疤痕,栓皮菲薄,多成層狀,極易脫落,脫落處顯灰黃色或棕褐色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切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,皮部薄,纖維性;木部寬廣,有小孔。氣微,味淡。
三、穿破石的炮制作用
中醫認為穿破石性味微苦,涼,具有祛風通絡,清熱除濕,解毒消腫之功效。穿破石臨床多生用,主要用于治療肺結核,黃疸型肝炎,肝脾腫大,胃、十二指腸潰瘍,風濕性腰腿痛;外用治骨折,跌打損傷等疾病。藥材經炮制后可使藥物潔凈,利于藥效成分溶出,便于調劑與制劑。
四、穿破石的臨床藥方
1.治肺癆,風濕:穿破石、鐵包金、甘草。同煎服。(《廣東中藥》)
2.治體虛白帶:柘樹根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3.治挫傷:葨芝根和糯米搗敷。(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)
4.治耳久聾鳴,或有汁出,皆由腎虛。致多年不瘥:故鐵三十斤(燒令赤,以水五斗,漬鐵三宿,澄清),菖蒲七斤(切,以水一石,煮取五斗,去滓,澄清),柘根三十斤(以水一石,煮取五斗,去滓,澄清)。上藥,合成一石五斗,用米二石,并曲三斗,釀如常法,候酒熟即開,用磁石三斤,搗羅為末,納酒中,漬三宿。日夜恒飲之,取醉為度,候聽聞人語乃止。(《圣惠方》鐵漿酒)
5.治小兒心熱,重舌,鵝口:柘根(銼)五升。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去滓更煎,取五合。細細敷之,數數為之。(《千金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