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

歡迎您來到搜藥網
找藥材
找藥材
中成藥
找資訊
找醫院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中藥資訊 > 中藥泡制
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

山茱萸炮制方法與標準

時間:2021-09-17 16:20:55 作者:
【藥材來源】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. et Zucc.的干燥成熟果肉。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,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后,及時除去果核,干燥。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熬制(《雷公》)。宋代有麩炒、酒浸取肉(《總錄》),微炒、焙制(《

藥材來源】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. et Zucc.的干燥成熟果肉。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,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后,及時除去果核,干燥。

古代炮制方法】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熬制(《雷公》)。宋代有麩炒、酒浸取肉(《總錄》),微炒、焙制(《局方》),火炮(《百問》)等法。元代有微燒(《世醫》)、酒蒸(《幼幼》)的方法。明代有“酒浸良久,取肉去核”(《普濟方》)、酒蒸(《萬氏》、《回春》)、蒸制(《準繩》)、酒制(《瑤函》)、慢火炒(《一草亭》)等炮制方法。清代有酒浸(《握靈》)、酒洗(《說約》)、羊油炙、鹽炒(《本草述》)、酒浸蒸(《良朋》)等方法。

現代炮制方法

1、山萸肉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及殘留核,洗凈,曬干。

2、酒山萸肉:取凈山萸肉,用黃酒拌勻,待酒被吸盡后,裝罐內密封隔水燉或置蒸器內蒸制,用武火加熱,至山萸肉色變黑潤,取出干燥。山萸肉每100千克用黃酒20千克。

3、蒸山萸肉:取山萸肉,置籠屜或適宜的蒸器內,先用武火,待“圓氣”后改用文火,蒸至外皮呈紫黑色,熄火后悶過夜,取出干燥。

飲片性狀】山萸肉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,多破裂而皺縮,長1~1.8厘米,寬0.5~1厘米,厚1毫米,外表面紫紅色,微有光澤。內表面色較淺,不光滑,對光透視有數條略突起的淡黃色縱線紋;質柔軟,不易碎;氣微,味酸、澀、微苦。酒蒸山萸肉表面紫黑色,質滋潤柔軟,微有酒氣。蒸山萸肉表面紫黑色,質滋潤柔軟。

質量標準】山茱萸雜質不得過3%,水分不得過16.0%,總灰分不得過6.0%,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0.5%,浸出物不得少于50.0%,按干燥品計算,含馬錢苷不得少于0.60%。酒萸肉馬錢子苷不得少于0.50%。

炮制目的】山茱萸味酸、澀,性微溫。歸肝經、腎經。具有補益肝腎,澀精固脫的功能。

生山茱萸長于斂汗固脫,用于自汗或大汗不止,陰虛盜汗。山茱萸經蒸制后,補肝腎作用增強,多人滋補劑,酒蒸品比清蒸品滋補作用更強,二者用途基本相同。常用于眩暈耳鳴,陽痿遺精,尿頻,遺尿,月經過多或崩漏,腰部酸痛,脅肋疼痛,目暗不明等。

應用選擇

1、生用

(1)虛汗不止:常與黃芪、熟地、五味子、白芍等同用,能益氣養血,斂汗固表,用于大病之后,氣血大虛,腠理不能自閉,汗出不止,如攝陽湯(《辨證錄》)。

(2)大汗欲脫:常與野臺參、龍骨、牡蠣、白芍等同用,有斂汗固脫之力,用于大汗淋漓,或嗝逆,或怔忡,勢危欲脫之證,如來復湯(《參西錄》)。

(3)陰虛盜汗:常與熟地、地骨皮、浮小麥、稽豆衣等同用,能滋陰養血,斂汗,可用于陰虧血少,虛熱內擾,盜汗時作。若陰虛有火,盜汗發熱,口干心煩,可與當歸六黃湯合用,

2、制用(酒蒸或滑蒸)

(1)頭目眩暈:常與龜甲、熟地、煅磁石、龍膽草等同用,能滋陰潛陽,清肝瀉熱,可用于腎水不足,肝熱上升,頭暈目眩,耳鳴重聽,如耳鳴丸(《北京市中藥成藥選方集》)。

(2)陽痿遺精:常與巴戟天、金櫻子、補骨脂、沙苑子等同用,能補腎壯陽,澀精止遺,用于腎氣不足,陽痿遺精,體倦神疲,腰腿酸痛。

(3)尿頻、遺尿:常與鹽益智仁、山藥、覆盆子、沙苑子等同用,能補腎縮尿,用于腎氣不足,膀胱失約,小便頻數,或余瀝不凈,或遺尿。

(4)月經過多或崩漏:與白芍、烏賊骨、龍骨、棕櫚炭、茜草等同用,有固經作用,用于腎氣不足,沖任不固,月經量多。用于崩漏則常與熟地黃(九蒸)、白芍(酒炒)、玄參、丹皮、龍骨等同用,如清海湯(《傅青主》)。

(5)腰部酸痛:常與雞血藤、杜仲、續斷、熟地黃等同用,能補腎壯腰,和血舒筋,可用于肝腎虧虛,腰部酸痛,精神疲憊,腳膝無力。若腰痛屬腎陰虧損者,可用六味地黃丸(《中藥成藥制劑手冊》);若屬腎陽虛者,可用右歸丸(《中藥成藥制劑手冊》)。

(6)脅肋疼痛:山茱萸雖屬酸收固澀之品,但酒制后又具條達之性,可用于肝虛絡筋失養,疏泄失常,脅肋疼痛,日久不愈,常與白芍、當歸、川楝子等同用,有柔肝止痛,疏理氣血之功。

(7)目暗不明:常與熟地黃、菊花、枸杞子、刺蒺藜(鹽水炒)等同用,能滋養肝腎,祛風明目,用于目澀羞明,肝虛目暗,視物模糊,迎風流淚,夜盲等證,如明目地黃丸(《中藥成藥制劑手冊》)。

現代研究】山茱萸主要含山茱萸苷、沒食子酸、酒石酸、蘋果酸、維生素A等成分。

對山茱萸果肉和果核進行研究,薄層層析圖譜顯示,果肉和果核均含有沒食子酸、蘋果酸等多種相同成分。用薄層掃描法測定山茱萸果肉和果核中的沒食子酸和(dl)-蘋果酸含量,結果,果肉含沒食子酸0.0623%、(dl)-蘋果酸0.907%;果核含沒食子酸0.127%、(dl)-蘋果酸0.544%。其毒性二者都很低,果核比果肉毒性更小(果核LD50為90.8克生藥/千克,果肉LD50為53.55克生藥/千克)Ⅲ。又有人對山茱萸的研究資料進行綜合分析,從果肉、果核化學成分來看,果肉與果核基本相同。在某些營養成分方面,果核優于果肉,果核毒性很低,并且本草記載中果核可以打碎入藥。因此,建議山茱萸可以合核入藥,但應加大劑量。

通過對山茱萸不同炮制品的不同溶媒提取物的薄層分析,結果表明,清蒸、酒蒸、生山萸肉,含有相同的化學成分。熊果酸含量測定結果表明,酒蒸品與生品相比,熊果酸的含量增加,而總皂苷含量有所下降。酒蒸山萸肉熊果酸含量最低。亦有研究證明,山萸肉炮制前后熊果酸含量無變化,但均低于《中國藥典》規定。

采用正交設計法對工藝中酒的用量、悶潤時間、蒸制時間3個因素進行優選,得到酒蒸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藝為以酒的用量25%、悶2小時、蒸4小時。

1、近代炮制方法還有醋蒸、醋拌潤、鹽水拌蒸、蜜水蒸等法。

2、文獻摘錄“既干,皮甚薄,當以含核為用爾”(《證類》)。“酒拌,砂鍋上蒸去核了,一斤取肉皮用,只秤成四兩已來,凡蒸藥用柳木甑,去水八九寸,水不泛上,余悉準此”(《大法》)。“核能滑精,切勿誤用”(《通玄》)。

總結】山茱萸去核之說,始于雷敩,以后有一些醫藥著作提出了不同看法,認為果核與果肉可一并入藥;但“核能滑精”及“取肉去核”的認識一直起著主導作用,《中國藥典》亦要求去核。近代有些研究結果傾向于果肉與果核差別不大。也有部分人作了臨床觀察(多為個例,不系統),其結果不一:有的遺精病人,連核用后,病情加重,去核用肉,則病情有明顯好轉;有的連核用則同樣有效;有的則連核用比單用果肉作用稍弱;也有用果核粉末給健康人服用,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。熊果酸是山茱萸主要成分之一,果核中的熊果酸含量約為果肉的1/6,且果核所占重量大,不去核必然會影響藥的質量,故《中國藥典》要求去核。山茱萸元代開始用酒蒸,明代蒸法則成為主要的炮制方法,尤其是酒蒸法一直沿用至今,并為《中國藥典》采用。

山茱萸藥性平和,微溫不燥,陰虛陽虛皆可應用。雖為固澀之品,但斂正氣不斂邪氣,且能流通血脈。為了增強補肝腎的作用,臨床上除斂汗生用外,均以制品為主。實驗證實:炮制后的山茱萸能使腎陰虛模型小鼠的負重游泳時間、耐缺氧時間明顯增加、血清超氧化歧化酶(SOD)活力增強、丙二醛(MDA)含量降低,說明山茱萸炮制后滋陰補腎作用增強。清蒸品與酒蒸品作用大致相同,但酒蒸品溫性及流通血脈作用較清蒸品強,故溫補腎陽的方劑及治腰部酸痛,脅肋或心腹痛有肝腎不足者,用酒蒸品效果稍勝一籌。


相關文章

為您推薦